研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家蚕是研究于黄重要的经济昆虫,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证实驯养历史,但其驯化起源地却长期悬而未定。家蚕来自西南大学的起源研究团队日前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绘就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河中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下游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地区 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研究于黄呈现出丰富的证实表型多样性。 (受访者供图) “野桑蚕是家蚕家蚕的祖先,在长期的起源驯化和饲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地理特性的河中地方品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介绍,下游目前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地区观点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具体起源于我国什么地方依然存在争议,研究于黄特别是缺乏有力的生物学证据。 为此,代方银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历时4年,对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这些蚕种质资源覆盖了世界“丝绸之路”各主要蚕区,包括47个野桑蚕、205个家蚕地方种、194个实用种和632个突变体,涵盖全世界家蚕代表性种质资源的90%以上。通过对其中的代表性资源进行单分子实时DNA测序,研究团队获得了广泛的家蚕遗传变异信息,绘制完成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受访者供图) “泛基因组图谱好比是家蚕的‘数字字典’,方便研究者像查字典一样探寻家蚕的表型和基因组密码。”代方银说,对泛基因组图谱的研究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方种分布在进化树上家蚕分支的基部,为家蚕最早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证据。此前在山西夏县出土的蚕茧等考古证据,也与这一结论相互佐证。 “除了证实家蚕起源地,这项研究还在突破家蚕育种瓶颈、推动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认为,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有助于极大提升育种优良基因的挖掘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可实现设计育种,推动家蚕育种优良基因挖掘进入快车道。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面对疫情,老年人该如何调节心理,赶走不良情绪?
- 日照32家企业去年“零投诉”
- 厦门启动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
- 日照市消协发布十大消费投诉热点
- “逃逸式辞职”排查进行时:遁形的腐败新通道
-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在厦成立
- 外伤黄斑裂孔术后演变成难治性黄斑裂孔,小孩千里寻医挽救 “视” 界
- 日照市党校校长会议召开
- 三餐不“糊弄”,老人何以告别食糜
- 厦门退休人员超七成“无感”认证
- 今日起到5月20日厦企或组展机构可申请补助
- 厦门企业牵头制定IEC继电器新标准
- 呼和浩特一女子坠亡,警方通报其患焦虑障碍
- 厦门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活动
- 毕业生来厦找工作 可免费住酒店
- 日照建设项目沿路围挡将使用“文化墙”
- 山洪过境村庄,涞水孤村求援:十余人失联,二人遇难
- 厦门小将入选“国字号 ”精英训练营
- 今起三天厦门气温一路攀升 晴好天气持续
- 日照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拟调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