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长江禁渔后首次江豚科考,在干旱的鄱阳湖寻找江豚
受干旱气候影响,亲历江豚集中在狭窄的长江次江深水航道,大型船舶络绎不绝。禁渔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图)
“发现江豚!后首旱的湖寻一头,豚科豚距船200米,考干离岸300米,鄱阳角度30度!找江”右船头紧握望远镜观察湖面的亲历观察员突然大声吼道,试图盖过科考船发动机隆隆的长江次江巨响,身后的禁渔记录员奋笔疾书。
顺着科考队员目视的后首旱的湖寻方向,一颗芝麻大的豚科豚黑色圆点倏的一下浮出水面,不到一秒钟就沉入水中,考干隔了不到10秒钟,鄱阳又在距上个出水点约40米远的地方一闪而过,一共出水三四次,便再难见到身影。
2022年9月底至10月初,来自全国的120名科考队员,走遍了1600公里的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未通航支流的所有水域,只为了同一件事——摸清长江江豚和栖息地的现状。
这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
此前3次科考结果揭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别为约1800头、约1040头、约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20世纪90年代,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2550头。
不过2022年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人们有理由充满希冀。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长江保护法施行,这条养育了4亿人口的大河开始休养生息,江豚的栖息地环境正在好转,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江豚这种妊娠期比人类还长的哺乳动物而言,谈数量增加可能还为时尚早。
鄱阳湖江豚数量约占种群总数量的一半。9月28-29日,当科考队员在此调查时,湖泊正遭遇考验。2022年9月23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升级发布干旱红色预警,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破7.11米的历史极值,湖泊水域面积缩小了近九成。
南方周末记者随鄱阳湖段科考队亲历了两天的考察,科学家们发现江豚在鄱阳湖的分布情况明显改变,开阔但水浅的湖区难觅豚影,狭窄但水深的水域成为了江豚的庇护所,但庇护所的环境复杂,包括水位再降低就与外界隔绝的沙坑和船舶川流不息的航道。
搁浅、食物匮乏、噪声等人类活动干扰都将在漫长的枯水期伴随着江豚。与此同时,岸上的人类也已做好伸出援手的准备。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全面实施。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图)
观豚不易
在人类面前,野生动物总是胆怯且善于隐藏的,江豚也不例外。
靠肉眼发现江豚并不容易。它们很少出现在科考船一百米范围内,出水高度不高且换气速度很快,黝黑色的皮肤在环境中并不显眼。太阳照在湖面上,水面波光粼粼,盯的时间久了,新手不仅眼睛干涩发疼,还常常会将远处泛起的水花误认为出水的江豚。
参加科
(责任编辑:头条)
-
2022年9月1日,开学典礼圆满结束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校园正式启用。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2022年9月1日下午,备受瞩目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学典礼在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校园体育馆隆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杨辉)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各类流感出现上升的势头,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肆虐,市民不免提高了警惕,单看口罩的销路就可见一斑。记者在老城区一家大型连锁药店,发现连日来抗病毒感冒药物、口罩、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11月13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支持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日照市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殊荣。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烈先科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今年以来,市安监局狠抓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监管,保障了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该局依据企业工艺、生产、储存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和安全管理水平,对全市59家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 ...[详细]
-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殷文龙)为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我市软件产业加快发展,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市人才软件专修学校在人才培训方面强化合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市软件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东港区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敏 实习生 梁梦颖)11月22日下午,山东省第十一届全运会承办和参赛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日照赛区被评为最佳赛区之一。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在日照分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市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于海波)11月9日,笔者从市建委获悉,我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展迅速,在市区推开的基础上,也在区县破题。目前全市已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正在进行施工的改造项目达到23万平方 ...[详细]
-
10月14日,车辆在法国比亚里茨一处加油站排队等待加油。新华社/美联/图)近一个月里,法国家庭护士奥蕾莉·马丁都早早地在黎明起床。为了节省汽车油箱中的燃料,她选择每天步行10公里,往返于自家与几十名病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进入10月份以来,我市降雨较往年偏少,10厘米以上土壤失墒严重。尤其是对晚播小麦和部分岭地小麦正常生长影响较大,对培育壮苗极为不利。10月31日和11月1日,全市普降中雨,大部分麦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