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中新社沈阳5月11日电 题: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东北腔心却很近 中新社记者 韩宏 杨程晨 “现在我们的心却很近儿女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辽宁沈阳生活25年的当台台湾人江俊亿笑说,东北人的湾人热情、东北话的遇上幽默,让他在这里的距离生活多姿多彩。 走过10届的虽远大江论坛今年来到沈阳。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东北腔不少与会台青谈及他们选择留在东北的心却很近原因。 江俊亿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当台来沈阳前,湾人他对东北的遇上了解停留于刻板印象,工业城市、距离冰天雪地、虽远口音独特……但在这里,东北腔江俊亿从一名医生转行从事医疗器械等相关贸易,收获了爱情和家庭,他喜欢上冷热交替的气候变化以及这里热情直爽的人。 高性价比的消费水平、适宜的工作节奏,加之自带幽默、诙谐气息的文化氛围,都是江俊亿留在东北的原因。他的女儿在“台湾腔”“东北腔”同时存在的环境下成长,逐渐明白“搅拌”和“豁楞”是同一动作,“汤匙”和“匙儿”是同一件东西。 在江俊亿看来,这是“婉约”与“豪爽”的文化碰撞,其血脉相连的内核是相通的。 徐启翔扎根东北前同样怀揣焦虑与不安。他过去认为,东北人口稀少、消费力相对不足。台湾人在沈阳创业能否实现落地,他不无担忧。 令徐启翔意外的是,东北亦拥有独特优势。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东北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包容度更高,同时政策的支持让创业者少了后顾之忧。 来自台湾高雄的吉林省长春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裴仁骏“北上”已有15年。初到东北是为长春企业做创业辅导,在感受到市场的巨大潜力后,他选择全心投入。 “什么是秋衣秋裤?”裴仁骏回忆,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御寒神器”为何物。徐启翔也说道,刚来时不明白为何北方人要两到三天才洗一次澡。“东北很干燥,这样的气候不容易让人出汗。这些别样的生活体验只有真正来到这边,你才会有感受。慢慢地,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会融入东北。如今出门吃饭,点菜都不会再叮嘱‘少油少盐’。” 学业、事业、家庭等因素,让台湾青年奔赴遥远的东北,但不解之缘也就此结下。东北地区的飞速发展让台湾青年搭上快车,许多人在这里实现人生梦想。正如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吴宇恩在第十一届大江论坛发言时所说:“东北和台湾,地方很远,但是心的距离很近。”(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常住大陆台湾医师研习营在泉州举办——搭建两岸医疗创新交流平台
- 江西成立“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联合调查组
- 印度航母杀手,新烈火
- 建设多元文化的人文湾区:“要充分挖掘‘两制’的价值和潜力”
- 中方再回应赖清德“过境”窜美:敦促美方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
- 《夫人每天都在隐瞒怀孕》是优质作品?上市公司阅读产品引争议
-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逐年下降:“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执法问题”
- 00后文科生敲代码:绕道进大厂,还是好选择吗?丨毕业季×小众专业
- 外交部回应美对台军援:执意“以武助独”必将自食恶果
- 他们的梦中情衣,是穿上去“跟普通人一样”
- 袁隆平生前谈到梦想哽咽 网友:袁老,我们想你了!
- 国泰航空公布毛毯事件改善方案
- 中方敦促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大叔自证未在地铁偷拍仍遭曝光,其子称已报警!希望对方道歉
- 武汉一小学生校内被碾压致死,官方:涉事教师刑拘,校长免职
- 龙舟夜训!佛山这些村民在狭窄河涌“漂移”飙船
- 岛内政客借石斑鱼炒作“反中” 民众早已厌烦
- 知乎发文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你怎么看?
- 86年前的今天永远不能忘
- 北大副教授打官司:为了右眼,维权八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