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被取消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尴尬与困境丨议教!

被取消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尴尬与困境丨议教

时间:2025-05-07 17:24:38 来源:跨文化视界导报 作者:国际 阅读:257次

2022年7月11日,综合上海中考复旦初级中学考点,素质考生进入考场。加分教 (视觉中国/图)

日前媒体报道,尴尬丨议杭州中考取消权重为5%的困境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引来各方叫好。综合其实准确地讲,素质杭州不是加分教取消综合素质评价,而是尴尬丨议把综合素质评价从录取时的关键变量,变成前置及格条件,困境即没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则没有资格参加后续招生录取。素质显然,加分教这一调整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尴尬丨议取消了。哪个学校敢让孩子们没有资格参加中考呢?困境综合素质评价在中考录取中的“实际价值”归零了。

加分项目不断缩减

中考“取消综合素质加分”,让我想起了一件事。2022年9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十年高考改革取得的成绩,其中一项受到高度关注的是“取消高考加分”相关政策。

显然,社会公众高度关心高考的公平公正问题。而加分政策的演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综合素质评价与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的艰难。

加分政策,在我看来,就是中国式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1977年恢复高考,从不看分数直接回到只看分数,相关部门很清楚这种唯分数的录取制度有所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于是在1983年出台了保送生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诞生了加分政策。既然仅看文化课分数不合理、不全面,那么就把你的特长、荣誉,以及涉及社会均衡问题的各种特殊身份,比如二级运动员、科技奖项、奥赛、见义勇为等等,通通折算为具体的加分,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最初加分项目是叠加制,也就是说,一个考生可以有多项加分,这对高考成绩的评价影响是比较大的。最高峰时,可加分的各种具体子项目多达三十余个。

按说这是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最高法再审百亿金海矿山案,山西前首富张新明败诉
  • 小学生撞伤、旅途中猝死、自动门挤伤......老人意外伤亡谁担责?
  • 房内一年轻男子神色慌张 厦门警方查询发现其为网逃人员
  • 福建省劳动模范蔡月英:14年,她扫出了“10个鼓浪屿”
  • 视频微纪录|年轻人偏爱的“旧”相机,从业三十年他修了三万多台
  • 跨国离婚大战孩子应该归谁?导报“律师来了”总结涉外维权“7问”
  • 151元的“豪车” 一骑就是30年 集美退休教师讲述厦门老物件故事
  • 听了几声“爸爸”,7万多没了 女网友利用孩子录音“坑爹”
推荐内容
  • 知名潜水员韩颋遗体已被打捞上岸
  • 打开这份攻略来厦门旅游不用愁 厦门优质旅游线路“露脸”
  • 厦门79岁老人走失 的哥提供线索,救援队凌晨1时找到
  • 男子把手机借人买信息成从犯 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审
  • 巴西球王贝利去世,国际体坛沉痛悼念,梅西C罗发声悼念
  • 厦门火车站客运值班员每天走两万步 重复回答旅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