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院士:我为什么反对集中供冷
舜玉花园小区是江亿集中济南较早采用类似集中供冷的居民小区,但仍有不少居民自行安装空调。院士(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图)
2022年夏天,反对济南将集中供冷这一鲜有关注的供冷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引发热议(具体参见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报道《不开空调就能26℃?江亿集中 济南“集中供冷”探访》《集中供冷“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多难?》)。
集中供冷,院士以及早已在北方实行几十年的反对集中供暖,都属于区域能源系统,供冷其背后隐含的江亿集中是节能减碳以及建筑节能路径的讨论。在能源短缺的院士当下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建筑节能身上的反对担子越来越重——我国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建筑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供冷三大“耗能大户”之一。
不过,江亿集中业界针对区域能源系统利弊的院士争议已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反对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在该领域研究多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集中供冷表达过反对意见,他即认为,集中供暖“仅有一利”,但集中供冷、冷热同供均存 在资源浪费。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江亿院士指出,未来建筑节能在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中华民族节俭的美德,继续保持养成的绿色使用模式。
供冷与供热不一样
南方周末:几年前,你就集中供冷这个话题接受过采访,当时你是持反对意见的,如今的态度有无变化?
江亿:我依旧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而且走到哪里都是这个观点。2000年,我应邀到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多地与热力公司研讨,当时他们跟我说,日本在搞集中供冷,我跟他们举行了三场辩论,一开始他们举了许多优点,到最后花了一个星期双方达成共识,集中供冷只有一个优点:日本缺少足够的工程师管理制冷设备,集中便于管理。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你也做了不少集中供热研究,为什么集中供热你是支持的?
江亿:北方集中供热,能耗高、损失大、投资大,问题很多,但为什么还要做呢?这是因为“有一利”。因为供热需要烧煤,只有越大的锅炉才越干净、越好管理。
现在一些地方想要“煤改气”,用天然气供热,就有人想直接将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我认为这极其不对——天然气应该是分散的,让大家自己烧就可以了。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5年前后,北京回龙观小区开始分户用天然气壁挂炉供热,用户可以调节温度,我们入户测温、调查住户的感受。结果发现,壁挂炉用户家里平均18-19度时,用户就觉得很舒服,而集中供热用户
(责任编辑:科技)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日前成立。图为2023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人民视觉/图)2023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至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 ...[详细]
-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 丹麦国防部供图/图)2023年2月8日,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其个 ...[详细]
-
耶鲁大学。 视觉中国/图)2022年11月16日,耶鲁大学法学院公开宣布退出“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随后,哈佛大学等10所常年位列该排名前十位的美国名校法学院先后退出,引发学界震动。“US N ...[详细]
-
世界卫生组织15日表示,多国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于去年7月宣布,在全球多国传播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目前可以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在 ...[详细]
-
2022年6月10日,在广州某创新学校里,学生根据昆虫和植物主题创作的作品。吴筱羽/图)2022年夏天的一个闷热下午,我受邀到广州一所创新学校参观校园开放日的活动。我对开放日全无兴趣,此举完全是为了“ ...[详细]
-
贵州已成为世界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图为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 新华社/图)没有高炉和烟囱,方方正正的“大盒子”里装着成千上万的机架和设备,其本身不直接产生碳排放,却是 ...[详细]
-
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2月24日下午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于当日8时50分在京逝世,享年98岁。南都记者了解到,郑榕曾在北京人艺老版《茶馆》中饰“常四爷”,在《雷雨》中饰演“周朴园”,均已成为中国话 ...[详细]
-
2023年2月20日,乌克兰基辅,美国总统拜登左二)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右二)的陪同下参观圣迈克尔金圆顶大教堂视觉中国/图)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至今整整一年,战争已造成双方大量人员伤亡 ...[详细]
-
中国专家和当地农民在阿布贾的“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项目示范种植点。2022年旱季,尼日利亚四个示范点种植的两个水稻品种全部获得丰收。尼日利亚,阿布贾。 CGCOC Group/图)难以忍受全 ...[详细]
-
曹雪 农健/图)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风靡全球,一墩难求。它的设计团队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共14人,时任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是团队负责人。曹雪今年61岁,头发茂密,蓄着一小撮花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