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牦牛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分子遗传新机制
在氧气稀薄的国学青藏高原,牦牛为何能不知疲倦地奔跑?现牦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牛适研究团队通过解析牦牛基因组,发现一种牦牛特有的应青原环肺内皮细胞类群,可能对牦牛适应缺氧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藏高传新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境的机制
牦牛是分遗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与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物种,以耐高寒、国学抗缺氧而闻名。现牦受参考基因组不完整等因素制约,牛适目前牦牛适应性相关分子遗传机制的应青原环研究进展缓慢。
据了解,藏高传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境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分遗通过运用二代、国学三代测序技术等手段,分别构建了野牦牛和家牦牛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再结合普通牛数据,系统分析大片段结构变异在牦牛基因组的分布特征。
研究人员发现,牦牛及黄牛肺脏中内皮细胞群表达含结构变异的差异基因最多。通过比较牦牛与普通牛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基因片段。这些差异指向了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能够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研究牦牛肺部单个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水平时,研究人员偶然发现血管内膜中的一种全新细胞类群,这种遍布牦牛肺部的细胞可能会使牦牛的血管更有韧性。同时牦牛的肺组织中存在较多的弹性纤维,能够增强肺的收缩能力,有利于牦牛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其恩表示,这项研究为系统开展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对分析动物适应高海拔和缺氧引发人体相关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头条)
-
2022年10月28日,美国加州,人们在Meta的LOGO前拍照 视觉中国/图)美国西部时间11月10日早上7点,朱丽看到了一封来自Meta的邮件,顿时有点“懵”。就在一天前,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 ...[详细]
-
跑了7公里然后掉头逆行被民警罚款并带离 本报讯(记者 迟锐 王蓓蓓) 七旬老汉开着电动车载着人稀里糊涂上了高速公路,走出7公里眼看着不对竟掉头逆行往回走。 6月25日上午,市交警高速公路大队民警由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6月28日,省住建厅副巡视员孙松青率省城镇化工作调研组来我市进行《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现场调研。市政协副主席、市住建委主任许传东陪同活动。 调研组听取了我市城镇化工作汇报,并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6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亮带领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检查督导第十八网格创城工作。 据了解,第十八网格南起山东路,北至山海路,东起青岛路,西到烟台路。大学城商业街、烧烤市场及 ...[详细]
-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新发现了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围绕由两颗恒星组成的联星系统公转。这种“一仆二主”的环联星运转行星将帮助深入理解行星的诞生和演化。两颗相互公转的恒星称为联星,这个联星系统位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今年麦收期间,我市大力推行“机收”和“机播”同步作业,努力保证麦田实现夏收和夏种同期完成,将传统的“三夏”(夏收、夏播、夏管)变成了“两夏”(夏收播、夏管)。 6月15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6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亮带领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检查督导第十八网格创城工作。 据了解,第十八网格南起山东路,北至山海路,东起青岛路,西到烟台路。大学城商业街、烧烤市场及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大鹏)7月2日,“寻梦日照 放歌山海天”百名文化记者日照采风活动正式启动。由日照日报社主办的这次活动将持续至7月5日结束,邀请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媒体的100余名文化记者参 ...[详细]
-
2022年11月2日,四川省广安市双河小学学生在听“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知识讲座。 人民视觉/图)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答案是肯定的,且保护措施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今后,性侵未成年人者,将终身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培安) 6月25日上午,日照市工业学校创业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市观海苑建材市场商会举行,从此,日照市工业学校和市观海苑建材市场商会将凭各自优势进行校企合作,这标志着两单位在合作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