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踩八仙桌拍宣传照惹争议,涉事方道歉
近日
“深圳时尚有力量”项目组
发布了一组宣传照
然而,模特这组照片却引发了
不少网友的踩仙强烈不满
该项目主办方遭遇了一波
意外的舆论风波
近日,“深圳时尚有力量”项目组发布的桌拍照惹争议一组宣传照片引发网友热议。
照片中“模特脚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摄宣传照”,宣传引发网友舆论不满,涉事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同城热搜。模特
不少潮汕网友表示,踩仙这是桌拍照惹争议潮汕人追忆宗功祖德,凝聚一族人心的宣传祠堂,模特搔首弄姿,涉事脚踩八仙桌,模特是踩仙对传承千百年文化的践踏,无法原谅。桌拍照惹争议
何为潮汕祠堂?宣传
祠堂,又称为祠庙、涉事祠室,也有称作家庙、宗祠的,是供奉祖宗、祭神或树立有功德的先贤形象的厅堂场所。
祠堂始见于战国,两汉仅为墓祠,魏晋至隋唐中绝,宋代产生家祠堂,元以后出现祭群祖的祠堂。祠堂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其作为血脉崇拜的圣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磨灭的地位。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潮汕地区也存在着明显的宗族传统,古往今来潮汕民间大量修建祠堂,是潮汕人“报本返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的表现。
潮汕地区祠堂众多,私祠、宗祠、家庙以及以韩文公祠为代表的先贤名宦祠宇分布于四乡六里。一个祠堂就有一段历史,就是一种文化,就有一段情怀,更有其丰富多彩的故事。
潮汕祠堂的建筑、石刻、潮州木雕、嵌瓷等工艺考究精湛,祠堂所承载的族谱和家史,与潮汕民系族群息息相关。在全球数千万潮汕人的心里,潮汕祠堂是“记住得乡愁”最重要的精神圣地。
“八仙桌”是什么桌
八仙桌,也叫四方桌。祭拜时,潮汕人用它来放置供品香烛,做喜事时则成为餐桌。八仙桌常常出现在潮汕的婚嫁、出花园、生男丁等喜事中。而被放在潮汕祠堂里的八仙桌,主要是用来摆放祭品的。
项目方紧急道歉
面对宣传照片引发的强烈愤怒
当事方磁器CIQICHINA做出回应
9月21日,该项目主办方在网络上发布了道歉声明,道歉声明提到:目前已删除所有发布内容,进行内容整改和反省。接受大家的批评并郑重道歉。
网友认为 推广“国潮”需做好文化功课
网友们纷纷就涉事宣传照
发表看法
有网友表示,祠堂是“崇宗祀祖”之地,而宣传照中模特脚踩“八仙桌”,在这样的地方作出此类不文雅的举动,不仅不能让人们理解其中的时尚元素,更对这种行为无法容忍。
也有网友结合此事进行反思,他们认为近年来“国潮风”成为一股时尚潮流,文艺创作者在对“国潮”进行标新立异宣传前,有义务先做好功课,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公众读懂创作者推广“国潮”的用意。
(责任编辑:头条)
-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教育部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 ...[详细]
-
本报记者 靳凤清 12月18日的中楼镇,气温一度低到零下6℃,但陈家凤还是早早来到了村西的下曹桥前。 记者遇到她时,她正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脸冻得通红,但却一脸笑意。 陈家凤今年60岁,是下曹村土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王颂) 近日,沈海高速岚山收费站分别对一个出口车道和进口车道进行施工,安装不停车收费车道系统(简称“ETC”),这是继日照收费站、日照北收费站、日照港收费站启用不停车收费车道后新增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12月14日,记者从九届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获悉,我市以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为目标,今年累计新建、改建各类水利工程1735处,扩大改善灌溉2 ...[详细]
-
四川通报一起交通事故致6死1伤:韵达快递货车司机涉嫌疲劳驾驶
...[详细]
-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王增仕)近日,五莲县为930名机关事业单位遗属调整提高了生活困难补助。 今年,五莲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350元,机关事业单位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相应每人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张源)12月20日,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丽萍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对《关于尽快建立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的建议》等18件2012年度优秀代表建议和财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12月18日,市委宣讲团分别到日照国际海洋城、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市行政事务管理局,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 在日照国际海洋城,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教务 ...[详细]
-
2022年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已不是新闻,但银行理财产品三年累计亏损超53%,确实出乎稳健投资者的预期。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2023年8月28日,在全部34只银行权益类产品中,27只“破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秀洁 刘江雪每年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年年观摩民生项目。民生冷暖,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占有重要比重。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民生。伴随县域经济大突破、大发展,各区县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