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海”到“耕海”
本报记者 许静 10月11日下午。吃海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村。从到耕海
村民常言学拎起一根皮条(贻贝附着基)向大家展示,吃海上边密密地布满了黑色贻贝。从到耕海他说:“这是吃海前几天不小心弄断的。在海里还有4万多根,从到耕海再过两三个月就成熟了。吃海”
虽是从到耕海头一年养殖,常言学却充满信心:“贻贝被称为海中鸡蛋,吃海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从到耕海营养物质。海州湾有9条河流入海,吃海饵料丰富,从到耕海贻贝品质尤其好。吃海今年雨水多,从到耕海贻贝个头大,吃海肥度高,我这4万根皮条预计能收获200万斤。”
拥有15年海水养殖经验的宋祥善,今年也将养殖量扩到了4万根。他说,自己去年上了3万根皮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一方面扩大了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将养殖区域设在离岸更远的海域,这样水质好,产值高。
多少年来,岚山头人一直临海而居,过着传统的渔家生活。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岚山头人勇敢地掉转“船头”,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据悉,全街道从事贻贝、紫菜等海水养殖的约110户(其中公司30余家),海水养殖面积10万余亩,贻贝养殖规模户均4万根皮条,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养殖基地。
街道合理规划海域,充分发挥两家浅海养殖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全街道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前三岛,“耕海”的区域已走向深蓝。
通过投放礁体、石块、报废渔船等措施,这里构建起大型人工渔礁。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录制的海底录像显示,五颜六色的海藻随波摇曳,礁体间隙的隐秘处趴着安静的鲍鱼、海参,大大小小的鱼群来回游弋,活脱脱一个“海洋牧场”。
“万亩海洋人工牧场项目已列入半岛蓝色经济计划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近十年国人每天少睡1.5小时,全国人大代表冉冉呼吁关注失眠问题
- 15名“绿色使者”受奖
- 东港公路局做好元旦保畅准备
- 老人走失五年 微博搭桥日照好人帮他回家
- 试点初期总能受到“灵魂拷问”,检察官白静谈公益诉讼
- 市交通局力保雨雪冰冻天气运输安全
- 日照市戏剧家协会成立
- 虎山农民错时种菜巧赚钱
- 海珠城中村制衣厂开启“清远时间”
- 市科技学校全省优质课评选获佳绩
- “远程”作案逃避惩罚 监控探头锁定踪迹
- 市民可在家门口滑雪了 五莲山滑雪场将开门纳客
- 从2万到10万, “给老兵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家”
- 市科技学校全省优质课评选获佳绩
- 市民可在家门口滑雪了 五莲山滑雪场将开门纳客
- 滕兆敏:躬耕教坛写春秋
- 阿斯巴甜致癌?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议
- “村级事务代办制”成为高泽镇便民渠道
- 日照农民画绣在省级展览中获特等奖
- 潮河镇念好农田水利建设“三字经”
- 搜索
-